资讯分类
这一次,“产品经理”陈思诚失灵了?
来源:互联网人气:215更新:2025-07-09 00:30:03
这几年,观众对“反转”这一叙事技巧已深怀疲倦。《恶意》这部电影,其实悬念感很弱,稍微有些阅片量的观众,很早就能摸清叙事套路,猜到坠楼案的真相,所以电影中的层层反转就失去了意义,也就不会带来惊喜了。
作者|里昂、编辑|孤鸽
陈思诚是懂流量的。这些年,他不论是以导演、编剧还是监制身份,创作了一批紧跟社会话题、满足观众情绪宣泄的电影,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。
最近上映的电影《恶意》,同属于这一流水线上的产品,作为该片编剧、监制的陈思诚,以一起坠楼案为线索,直指流量时代碎片化信息拼凑出的所谓“真相”,试图剖析网络暴力对个体的“恶意”。
不过,这一次作为电影“产品经理”的陈思诚失灵了。电影上映之后,口碑不佳,“太难看了,比周冬雨那部《热搜》还难看”,虽然目前豆瓣还未开分,但结果应该不会多好。
口碑还在其次,陈思诚这次失去的是他之前最引以为傲的市场和观众。电影《恶意》上映以来,一直被《侏罗纪世界:重生》《F1:狂飙飞车》《名侦探柯南:独眼的残像》三部外片压制,周末两天收获7542万元票房,其中有3352万元来自之前的点映。
《恶意》票房被三部外片压制(灯塔数据)
目前,该片在猫眼的预测总票房为2.7亿元,相比陈思诚的以往战绩落差颇大。
在之前的采访中,陈思诚说:“这个故事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,但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反派。”这里的“每一个人”也包括银幕前的观众,当创作者把目标受众当做故事的反派,枪口朝向他们的时候,对观众来说,是一种冒犯。
“为反转而反转”的陷阱
电影《恶意》的开篇其实挺惊艳的——张小斐饰演的记者叶攀在一次演讲中抛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话题:如果点赞超过100万,这个罪犯就会死,那你点不点?
接着,现实中发生了一起双人坠楼案,故事围绕着“谁是凶手”的悬念铺开。叶攀在流量与良知间的摇摆,梅婷饰演的母亲尤茜从“慈母”到“恶妇”的舆论反转,都精准踩中了社会的痛处。
针对“谁是凶手”的疑问,《恶意》采用了“罗生门式”的叙事来解剖网络暴力。然而,当故事推进依靠不断堆砌反转时,人物的动机便逐渐失真,削弱了这个严肃的社会话题。
片中深陷网络风暴的三位女性角色,每一次身份调转、每一次动机颠覆,固然在分秒间为观众制造了廉价的颅内高潮,却也抽干了故事本该拥有的血肉温度。
失去女儿的尤茜将凶手的帽子扣在护士李悦头上,李悦随后被网友扒出过往历史:抽烟喝酒文身,还插足别人家庭,从而遭受网络暴力。但之后,案件真相大白,李悦是被冤枉的。
为什么尤茜恶意编造李悦推女儿坠楼的谎言?很显然,尤茜的人物动机没有说服力,更多的是服务于故事反转。
影片结尾,叶攀以“牺牲自己”的方式引火自焚,将舆论引导到自己身上,作为解决这场网暴的终极方案,这种反转廉价且生硬。而李庚希饰演的实习记者晨晨,通过恶意剪辑视频实现“复仇”计划,这种人物的“黑化”更是对观众智商的一种侮辱。
最后,恶意剪辑制造网暴的人,以新生力量转正进入媒体平台,这与电影所批判的网络暴力和媒体乱象构成一种强烈的讽刺。这种价值混乱彻底暴露了影片内核的空洞与虚伪。
《恶意》的技术层面或许无可指摘,视听语言、叙事节奏达到了工业水准线上的合格。但正是这种“合格”,让它在“为反转而反转”的陷阱中沉沦而不易被察觉。当创作者沉迷于叙事诡计的炫技,以层出不穷的反转堆砌迷宫时,其初衷关注的社会问题反而被轻描淡写。
电影对“网络暴力”的所谓批判,在反转的狂欢中亦沦为背景板,故事情节与人物逻辑的连贯性更是支离破碎,人物在密集的反转奇观中,沦落为服务于情节的工具人。
这几年,观众对“反转”这一叙事技巧已深怀疲倦。《恶意》这部电影,其实悬念感很弱,稍微有些阅片量的观众,很早就能摸清叙事套路,猜到坠楼案的真相,所以电影中的层层反转就失去了意义,也就不会带来惊喜了。
《恶意》张小斐饰演叶攀
陈思诚的创作惯性,如同一个熟练工匠对单一模具的执着。从“唐探”系列的悬疑喜剧,到《误杀》系列的翻拍重构,再到如今的《恶意》,对“反转”这一叙事犹如兴奋剂般的高度依赖,已成为他鲜明的作者标签。
然而,当这种娴熟的“反转”模式被不加反思地套用于严肃现实题材时,其内在的局限与危险便暴露无遗——它抽空了题材的厚重感,让本该沉潜的社会观察沦为一场智力杂耍。
当叙事技巧的“套路化”触碰到观众的认知极限,其引发的不仅是审美疲劳,更是对创作者表达真诚度的深度怀疑。
电影《恶意》那反复堆叠的故事转折,未尝不是对网络暴力这一传播怪象的另一种形式的畸形模仿:两者皆漠视复杂人性与真实世界的内在纹理,只顾着编造夺人眼球的情节。当电影作品陷入“为反转而反转”的逻辑怪圈时,所谓网络暴力的社会批判终将变得悬浮而空洞。
借用电影《恶意》中一位路人的台词:“你天天反转来反转去,不累吗?”
喜剧演员与严肃题材的错位
这几年,观众可以看到演员张小斐在戏路上的清晰转变。自《你好,李焕英》之后,她就跳脱出温婉形象,在《热辣滚烫》里出演了一个霸道强势的妹妹,通过《拯救嫌疑人》闯进犯罪悬疑片赛道,成功摆脱了喜剧人标签。
而在《恶意》中,她饰演的媒体人叶攀,角色复杂,游走在新闻媒体的灰色地带中,可惜受困于剧本,没有给她足够的纵深发挥机会,最终的自毁式救赎更像是一场仓促的自我感动。
梅婷饰演的尤茜同样被符号化,角色空间止步于“疯母”的刻板印象,没有触及到更复杂的社会性反思。而黄轩饰演的警察梁关更是毫无存在感,唯一的叙事功能是通过塔吊上的摄像头,找到坠楼案的视频录像。至于他和叶攀之间被硬生生套上的夫妻关系,显得莫名其妙。
黄轩饰演梁关
如果说几位主角的表演空间受限是剧本缺陷所致,那么配角的集体失控则完全是选角失败造成的。
影片集结了庞大的喜剧阵容:相声演员孙越,脱口秀演员何广智、王冕,喜剧大赛演员土豆、吕严、詹鑫、雷淞然、张祐维、李逗逗、酷酷的滕等,他们犹如喜剧人“团建”,分散在影片中充当自媒体人、直播达人,成为这场舆论狂欢的其中一个刽子手。电影试图揭示普通人如何成为网暴帮凶,但喜剧演员的加入让网民群像变成一场狂欢。
影片对于自媒体以及网暴推手的形象塑造呈现出一种刻板印象,并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加以夸大。所以,电影对于网络暴力的呈现也就是虚假的、口号式的、符号化的。
当一群以逗乐观众为业的喜剧演员,一起涌向镜头前,那种滑稽的腔调与浮夸的形体,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个相对严肃的主题。喜剧演员与严肃题材的致命错位,让这场本应沉重的社会批判沦为一场尴尬的类型混搭实验。
众多喜剧演员出演
比如,当叶攀被诬陷为“杀人记者”时,本该令人脊背发凉的舆论倒戈,因配角夸张的漫画式表演显得儿戏,消解了对群体恶意的深刻反思。
尤茜在现实中的原型是武汉跳楼妈妈(丧子后因妆容遭网暴跳楼),天台戏的绝望感与悲剧感穿过银幕,直戳观众心窝,然而,下一个镜头中自媒体人的插科打诨,让这份沉重突然切换频道,观众刚刚积聚的共情被喜剧化的表演瓦解殆尽,社会痛点的呈现变得支离破碎。
同时,一众演员各演各的,再拼贴起来,表演风格便四分五裂。原本应统一于凝重现实的整体氛围,在喜剧演员登场后逐渐破碎,观众眼前仿佛同时放映两部不同质地的电影——一场是坠楼死亡的残酷默哀,另一场是一幕幕夸张轻浮的短剧。
银幕被割裂为黑白二景,悲剧与喜剧轮番上演,十分撕裂。
这种撕裂最终导致影片既未达成商业爽片的娱乐效果,也未完成对网暴背后的深刻解剖。选角的失衡直接拖垮影片的核心表达,它消解的不仅是表演,更是社会批判力度。用类型片糖衣包裹尖锐议题,终究是场安全的商业计算。
当观众成了“反派”
这些年,陈思诚因为眼光毒辣,懂得观众想要什么,对功利主义的应用达到了极致,被冠上电影“产品经理”的称号。《误杀》系列、《消失的她》、《三大队》等,每一部作品都踩在观众的情绪点上,也都能引发强烈的社会话题效应,点燃电影市场。
改编成熟作品是陈思诚的法宝之一。《误杀》改编自印度电影《误杀瞒天记》,《误杀2》改编自美国电影《迫在眉梢》,《消失的她》改编自前苏联电影《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》,《三大队》改编自纪实文学《请转告局长,三大队任务完成了》。
《恶意》则改编自2019年韩寒发起的“故事大爆炸”征文大赛的年度评委会一等奖作品《恶女阿尤》。但片名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,其实两者没有任何关系,这也可以看出陈思诚精明的算计。
截至7月7日,《恶意》票房情况
陈思诚总是能够找到勾起观众兴趣的话题,他喜欢强冲突、高概念的故事,这就导致很多网友看过类似电影之后,都玩起了“千万别让陈思诚看到系列”的梗。
实际上,《恶意》的故事完全可以放进陈思诚的《误杀》IP谱系,做成《误杀4》,也毫无违和感。陈思诚团队显然想复制《误杀》系列的成功公式:犯罪悬疑类型 社会议题。
不同的是,这次他对于《恶意》的算计“失败”了。
究其原因,是叙事的策略问题。以往陈思诚的电影中都有一个明确的反派对象,要么是渣男,要么是特权阶层或制度,观众能跟随主人公有一个代入视角,从而达到共情,这种情绪最终点燃票房。然而,《恶意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反派角色,每个角色都带有灰色气质。
就像影片中李庚希饰演的晨晨有句台词:“被网络放大镜检验过后,没有谁是一尘不染的。”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,在碎片化信息下做出的断章取义,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恶意的推手,网络暴力的同谋。银幕前的观众,都有可能是故事的反派。
李庚希饰演晨晨
当观众的注意力被“谁是真凶”这类谜题牢牢吸附,电影便自动放弃了对网暴深层逻辑,比如群体非理性、平台责任缺失、法律伦理困境等进行严肃叩问的机会。
电影忽视了社会结构性问题,将网络暴力的矛头指向个体身上,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冒犯,而观众又是“衣食父母”,这无疑造成了创作者和受众的某种对立。
同一天上映的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,其境遇和《恶意》很是相似,堪称“难兄难弟”。前者也是通过层层反转叙事,为观众制造了一个“楚门的世界”式的故事,主人公在这个真人秀游戏中接受审判、愚弄,最后观众发现自己也被戏弄了,小丑原来是自己。
今年暑期档已来袭,众星云集的《酱园弄·悬案》口碑溃败,已成强弩之末。被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《恶意》也没有达到预期,《无名之辈:否极泰来》票房更是疲软……
究竟谁能点燃暑期档的第一把火?这把火还能烧起来吗?我们只能拭目以待。